北海公園
網(wǎng)站網(wǎng)址:www.beihaipark.com.cn
收藏 舉報 報錯
網(wǎng)站簡介:
北海位于北京城的中心,是中國現(xiàn)存歷史上建園最早、保存最完整、文化沉積最深厚的古典皇家園林。北海的形成和發(fā)展,歷經(jīng)金、元、明、清數(shù)個朝代,承載著中國近千年的歷史和文化,形成了以皇家園林為代表的造園藝術風格,它是凝聚著歷代園林文化藝術之大成的杰作。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,黨和政府對北海的保護極為重視,撥巨資予以修葺,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北海東鄰故宮、景山,南瀕中海、南海,西接興圣宮、隆福宮,北連什剎海,是北京城中風景最優(yōu)美的前“三海”之首。北海是我國迄今保留下來的歷史最悠久,保護最完整的皇誠宮苑,有獨特的造園藝術風格,是我國古代園林的精化和最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(chǎn)之一。 悠久的建園歷史。
北海的總面積為1063市畝,水面占583市畝,陸地占480市畝。這里水面開闊,湖光塔影,蒼松翠柏,花木芬芳,亭臺樓閣,疊石巖洞,絢麗多姿,優(yōu)如仙境。北海園林是根據(jù)我國古代神話故事《西王母傳》中描寫的仙境建造的,歷經(jīng)遼,金、元、明、清五代,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格局。戰(zhàn)國時還傳說,渤海東面有“蓬菜”、“瀛洲”、“方丈”3座仙山,山上住有神仙,藏有長生不老藥。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統(tǒng)一中國后,派方士徐福等帶童男女數(shù)千人,渡海找3座“仙山”,尋長生不老藥,未果;便在蘭池宮建百里長池,筑土為蓬菜山,刻石為鯨,長200丈。到了漢朝,漢武帝重蹈覆轍,仍未找到仙山,于是降旨在建章宮后挖一個大水池,取名“太液池”。將挖出的泥土的池中堆了3座山,象征蓬菜、瀛洲、方丈3座仙山。此后歷代皇帝都在宮殿附近建“一池三山”,北海林也是繼承這個傳統(tǒng)而建的。北海和中南還是太液池,瓊化島如“蓬菜”,團城為“瀛洲”,中海犀山臺似“方丈”。今天我們不僅能看到瓊華島上的猶如仙境的亭臺樓閣,而且還能看到神人庵、呂公洞以及銅仙承露盤等傳說中的仙島景物。北海不但保留著把神仙宮苑幻想意境用高超的造園藝術實現(xiàn)于歷史上高峰期的基本形態(tài),而且還把我國寺廟園林、江南文人園林和宗教名勝藝術的成就融合在整個宮苑之內,其規(guī)模之宏大,歷史之悠久,藝術成就之高超,確實是中國皇家園林中的精品之作。
北海1000年的歷史和北京城的發(fā)展有著密切的聯(lián)系。最初這里是永定河故道,河道自然南遷后留下一片原野和池塘。早在遼代,遼太宗耶律德光在會同元年(938年)建都燕京后,就在城東北郊“白蓮潭”(即北海)建“瑤嶼行宮”,在島頂建“廣寒殿”等!哆|史》記:“西城巔有涼殿(即廣寒殿),東北隅有燕角樓、坊市、觀,蓋不勝書”!逗槲浔逼綀D經(jīng)》記“瓊華島遼時為瑤嶼”。以上史實均可說明“瑤嶼行宮”的存在。金滅遼后,改燕京為“中都”。金海陵王完顏亮天德二年(1150)擴建“瑤嶼行宮”,增建了“瑤光殿”。金大定三年至十九年(1163年--1179年)金世宗仿照了北宗汴梁(今河南開封)艮岳園,建瓊華島,并從“艮岳”御苑運來大量太湖石砌成假山巖洞,在中都的東北郊以瑤嶼(即北海)為中心,修建大寧離宮。從那時起,北海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皇家宮苑格局。當時把挖“金!钡耐翑U充成島嶼和環(huán)海的小山,島稱“瓊華島”,水稱“西華潭”,并重修“廣寒殿”等建筑。 公元1264年,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在舊中都城東北郊選擇新址,營建大都。至元元年到至元八年(1264--1271年),忽必烈三次擴建瓊華島,重建廣寒殿。廣寒殿東西寬120尺,深62尺,高50尺。
咨詢及投訴電話:
010-64037972

點擊進入北海公園:www.beihaipark.com.cn
返回主頁 -> 地方-> 北京
百度收錄
搜狗收錄
可信度查詢
Alexa
Rank SEO報告
愛站查詢
百度權重 經(jīng)營投訴 違法舉報
本頁是網(wǎng)站說明與引導頁,如果介紹有誤或網(wǎng)址連接錯誤打不開,網(wǎng)站無法打開請通知本站更正
|